煌煌中華育文明,堯舜禹湯孔圣人——叩響圣城之門
9月27日清晨,當第一縷陽光照射到圣城曲阜的時候,“書香三八·旅行閱讀“曲阜篇第二期開始了第一天的行程——尋根之旅,探尋儒家和周禮的博大精深。
為讓書香姐妹重溫儒學經典,組委會為大家配發了《論語經典誦讀手冊》,在驅車前往周公廟和少昊陵的途中,由主持人領讀,書香姐妹們齊聲誦讀,書香之旅便在這瑯瑯讀書聲中開始了。

行程中書香姐妹們誦讀論語經典
今天,曲阜的天空格外晴朗,姐妹們帶著愉悅的心情去探訪圣城、沐浴儒風。在周公廟,姐妹們瞻仰了這位西周杰出的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教育家的塑像,并進一步了解了周公對儒家思想的深刻影響。

一磚一石,一樹一木,梅教授都知道他們的來歷
孔子文化學院教授、著名文化學者、四次重走孔子路的梅慶吉教授,全程領讀并深度解讀圣人足跡和心路歷程。周公制禮,是周公一生最主要的功績之一,根據血緣關系和等級身份,制定尊卑之間、長幼之間、親疏之間各自的不同行為規范,最終成為宗法等級制度的依據和標準。周公受孔子推崇,周公思想對儒家的形成起了奠基性的作用,一代圣人最初對學識的探索和對禮法的追求,深受周公思想的深遠影響。

周公廟合影
少昊陵古稱云陽山,相傳為我國古代“三皇五帝”之一少昊的墓葬,是我國著名古陵之一。少昊是黃帝的兒子,在位期間,設工正、農正,分別管理手工業和農業,以發展生產;同時還“正度量”,即訂立度量標準,并觀測天象,制定歷法,發明樂器,創造了華夏文化的繁榮時期。黃陵、炎陵之外,少昊陵應是炎黃文化最偉大的象征,加之它與黃帝的出生地同在壽丘,就更具有了華夏文明象征的意義。

今日書香姐妹來此,追念華夏先祖,正本清源
在車上,姐妹們結合論語誦讀內容和與周公廟、少昊陵有關的典故,以互動答題的方式,進一步加深對儒學思想的認識和理解。

撐一把粉紅小傘,一眾書香女子輕盈移步,圣城探源
下午登尼山,探訪一代圣人孔子的誕生地。尼山原名尼丘山,孔子父母“禱于尼丘得孔子”,所以孔子名丘字仲尼,后人避孔子諱稱為尼山。山上的孔子廟、尼山神廟、尼山書院,三個主體建筑組成一個群體,彌漫著濃厚的儒家氣息。在尼山之西,有一片綠樹濃蔭掩映著的農家房舍,它就是魯源村,古人稱之為魯源林,孔子在此生活三年。

尼山全員合影
孔子的一生,大部分時間都在路上,帶領學生周游列國和行教,他的思想、學說、政治主張,都是在路上得以傳播的。而這一段歷史,書香姐妹們晚上在孔子游學展覽館,認真聽取了梅教授講解他的傾情之作——《跟著孔子去游學》,了解了孔子從出生到去世大致的人生歷程,深切體會到孔子坎坷一生和寓教于行的教學特色。

書香姐妹參觀“跟著孔子去游學”展覽館,梅教授現場講學
像個虔誠的信徒,帶著尋根和朝圣的心情,姐妹們完成第一天的圣城探源行程。晚餐稍稍休息后,在孔子文化學院,組委會為姐妹們精心組織了拓片和古琴體驗,讓圣城之旅在撲鼻的墨香和悠揚的琴聲中,輕輕滲透,緩緩飄來。

姐妹們一起刷出好作品(拓片)

人生第一次印刷作品

抹挑勾剔,初識古琴
第一天的圣城之旅,讓我們參與其中的書香姐妹們深深明白,“走”也是一種學習,古代圣賢和名人如孔子、孟子、徐霞客等,都把走當成一種學習的方式,他們邊走邊觀邊學,而“書香三八·旅行閱讀”則是現代版的“走學”新體驗。
孔子文化學院
- 18601王俊法——曲阜孔子文化學...
- 18401我院成立中華傳統文化教師...
- 18096中華傳統文化教師傳承中心...
- 180642017年圣域同游國學夏令營...
- 18036COSE中華傳統文化教師認證...
- 17927跟著孔子去游學項目簡介...
- 17737古禮體驗...
- 17690王哲——曲阜孔子文化學院...
- 17595數藝傳承...
- 17375郭淑婷——曲阜孔子文化學...